關於
大溪大禧

一場穿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

【 和大溪人一起詮釋大溪 】
一個延續了百年的大溪在地慶典「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」,是大溪人自小即參與的盛會,在地人稱「迎六月廿四」。縱使在現代,文化的延續力式微,但是「迎六月廿四」始終具有在地向心力。大溪在地的木藝生態博物館,希望對於慶典文化研究保存、傳承以及推廣,貢獻以博物館角度發揮的力量,使慶典文化在生活中延續。因此承接了本來由大溪鎮公所已經主辦多年的「大溪文藝季」,定調核心推廣主角即是「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遶境」。

【 決定名為「大溪大禧」 】
2018年開始,總策展團隊大膽提出「大溪大禧」為主題,取代「大溪文藝季」原本的定位,定名「大溪大禧——一場穿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」。「大溪」加上「大禧」,使場所與關聖帝君神的生日同時展現,搭配上中文與英文同發音的共通性;副標上「當代設計」與「民俗信仰」並行闡述策展使命,「城市祭典」則定義是以整個城市一起設計、成為基地的慶典。

【 價值體現與多元設計的總和 】
由傳統遶境時序往前二週展開計畫內容,讓整體節慶時間從傳統二天時間延長為期一個月,所有創新計畫都視為「前祭」,舉辦在傳統遶境之前。在「大溪大禧」中,需要仔細思考最適切的方式導入設計,號召不同專業組成策展與設計團隊,創作出屬於「大溪大禧」以設計導入文化的方式。讓臺灣文化形象從一場祭典、一場新遶境、一個月生活款待、一群人的百工生活,再到一個城市的風土歷史、一場場紀錄展演中,由大到小、由深至廣的清楚體現「一場穿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」的意識,體現「大溪大禧」的策展規劃與設計方式。「大溪大禧」以成為臺灣的國際文化節慶品牌為願景,致力於設計導入文化,創造當代意義。

「大溪大禧」完整歷程全記錄

「大溪大禧」從2018年以來,每年都有不一樣的挑戰。大溪特別的是她的地域性強烈,所以「大溪大禧」除了加入當代設計的元素,更要凸顯這個城市的個性與身份,必須讓大家看到她的信仰特色,也看到這裡的各種生活樣貌與文化,就像走進一個真實的博物館,所見所現都是這座城市重要的基底。

【 與大溪人一起交陪、策劃與創造的長路 】
最初兩年,最大的困難就是要說服不同領域和背景的在地人們,必須要了解大溪的三十多個社頭的背景、特色,廟宇在乎的儀式、禮俗,才有辦法向他們提出嶄新的概念與計畫。唯有當他們理解這個計畫是為了推廣這座城市與「迎六月廿四」的文化,雙方開始進入比較可以交流與理解彼此的階段,並且一起達成。

【 招募各方行家,共創屬於大溪的文化慶典 】
在大溪大禧,設計的介入與藝術性的顧及也是挑戰。為了展現更好的展現地域性與台灣文化性,設計師們參與時必須要對大溪有著足夠的了解,透過各式各樣的思考與設計方式,與在地人的生活樣貌真正結合,做出巧妙的轉譯,為在地文化與傳統藝術設計新語彙。

【 跨越時空的雲端現場 】
而這兩年最大的轉變,則是面對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,如何讓非現場參與者以另一種方式參與、抑或是讓這趟文化之旅在非活動的當下延續。於是「大溪大禧」決定加開一座永遠都在遶境的線上城「關公Online!」,以及用全新方式體驗大溪的實境遊戲「大溪 in LINE」,讓城市慶典跨越空間與時間的限制,同時也驅動大溪人更深入參與,使文化能夠以新的方式在這座城市中延續。

【 完整記錄的出版計劃 】
「大溪大禧」積累五年經驗後,決定編撰並出版兩本書籍,包含將「迎六月廿四」慶典濃縮成五個經典場景的立體繪本《大溪大禧: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》,以及設計專書《大溪大禧: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》,透過兩本書籍深入拆解慶典內容,從博物館學實驗,到策展方法實踐,帶觀者身歷其境、一探究竟!